6月,前故宮博物院的院長單霽翔老師在線上開啟了一場精彩絕倫、激蕩人心的美學講座。本次講座是由書香門地美學地板和新浪家居聯合打造的「ARTE MUNDI美學設計大賽」美學線上課,第一講由單霽翔院長坐鎮,帶來主題為「《人文之美》——文化遺產守護與人居環境營造」的精彩分享。
「人居藝境,美學設計讓生活更美好!」
本次線上美學課最終獲得了逾36萬的播放量,近12萬的點贊量,收獲了眾多觀眾由衷的感謝與喜愛。短短1個小時,單霽翔院長帶領直播間的觀眾們穿越古今,穿行祖國山河大地,遍覽祖國瑰麗豐富的人文、自然寶藏,領略人文藝術、傳統文化的壯美與精美。
「ARTE MUNDI美學設計大賽」是由美學地板開創者書香門地聯合家居行業集聚行業影響力、內容專業性的媒體平臺新浪家居聯合主辦年度美學設計盛事,前故宮博物院的院長單霽翔老師擔任本次大賽的特邀嘉賓。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回顧單霽翔院長的精彩演講!
單霽翔
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城市規劃專業研究生,
工學博士、博士生導師
高級建筑師、注冊城市規劃師
曾任故宮博物院院長
(以下內容為演講實錄-節選)
杭州對于西湖的保護令人感慨,因為西湖處于城市的中心區,要進入世界遺產名錄,保護的責任和任務非常艱巨。西湖景觀特色“三面云山一面城”,意味著三面云山里面不能出現任何有損這一景觀的新建筑。申遺過程中,杭州的地價房價一度成為全國最高的城市之一,但是杭州堅守了這樣的文化理想,堅守了對于西湖景觀的保護。今天無論是蕩舟西湖里,還是漫步蘇堤白堤,都看不到任何一棟侵入西湖文化景觀的新建筑,西湖得到了完整的保護。杭州的經濟發展卻沒有受到影響,堅定不移的從“西湖時代”走向了“錢塘江時代”,氣勢磅礴地在錢塘江兩側建了新的杭州城,杭州新城的美景隨著G20傳遍了世界各地,這就是真正實現了梁思成先生當年所主張的“保護老城,建設新城,兩者相映成輝”的理想。
故宮博物院是在紫禁城基礎上建的,是世界最大規模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筑群。北京的中軸線幾十年來發生了一些變化,但是紫禁城被完整地保護了下來。1996年左右,筒子河和城墻中間有大量的棚戶,許多排污管向河中排污水,因此我們當時喊出了一個口號,要把一個壯美的紫禁城完整的交給21世紀。經過三年的整治,直到今天,筒子河碧波蕩漾,無論是春夏秋冬風霜雨雪,都有很多人用手機,攝像機,照相機將這幅美景傳到世界各地。
我在故宮博物院工作時,發現故宮里面其實有大量需要整治的地方,所以我們又喊出一個口號:把一個壯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給下一個600年。2020年今年紫禁城600歲生日,希望今天人們走到故宮里面,看到的只有古代建筑,沒有任何一座影響安全,影響環境的現代建筑。三年的整治實現了目標,我們沒有食言。
今天人們走在故宮博物院里,可以真切感受到它的壯美和人們為保護它所付出的努力。古建筑得到了修繕后,開始適當的、妥善的恢復了它們的使用功能。閑置只會讓這些修復好的古代建筑損壞更快,正常的維修和使用則會讓其更健康。這些能夠創造一個和諧的人居環境,成就一個城市的新境。
城市里千百年來積累下來的文化景觀應該得到珍視。浙江安吉建成了中國第一座南方的生態博物館。安吉是浙江省第一個舊石器文化遺址的出土地點,同時擁有非常美麗的景觀環境,100萬畝的大竹海,10多萬畝的白茶園,清澈的河水,它就是今天綠水青山的代表。生態博物館由周圍的幾十個村莊共同構成,每個村莊都有不同的傳統文化的傳承表演,世界各地的游客都能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和自然風光之間的親密關系,感受到人與自然共同創造的魅力,這樣的博物館極具感召力。
今天我們還要保護過去100年的創造,因為歷史的鏈條是不能斷裂的。首鋼在熄火的那一刻,我們開始關注這片土地,希望能把他建成一個工業遺產公園。今天首鋼正在建設一個大型的工業遺產公園,展示真正的工業時代人們的創造。除此之外,工業遺產也有著更強的適應能力,大量的文化創意企業愿意進駐工業遺產園區,享受工業遺產給他們帶來的與眾不同的文化體驗。
今天各個城市都擁有自己城市的博物館,很多博物館各具特色,比如陜西歷史博物館,比如上海博物館等。我的老師吳良鏞先生一直對建筑設計如何創造良好的人居環境這一主題進行著不懈的探索。他的北京菊兒胡同住宅,深入研究了北京傳統四合院建筑的特色和今天人們現代生活,獲得了世界人居獎。
吳良鏞先生在南京建的江寧織造博物館,我認為是人居環境的典范。當人們從地鐵、車站出來以后,就可以走進一個免費參觀的大型公園,公園里一年四季有不同的景色,公園下面還有一個35000平米的博物館,人們行走在公園里面能夠感受到建筑設計的意境,使城市的核心區出現了人與自然環境和諧的文化景觀。所以建筑的創造要具有中國傳統特色,同時有時代精神。把傳統文化,地域特色和時代精神三者結合起來,就能夠創造美麗的意境。
同樣的,良渚遺址博物館也保持了對遺址的尊重,不以大體量和高度取勝,而是對遺址采取一個謙遜的態度,融入到考古遺址的環境之中。與此同時,室內的設計則滿足良渚古城遺址的展示需要,讓更多的觀眾能夠體會到五千年文明的創造力。
今天故宮博物院也在努力改善傳統的重要場館,我們根據不斷增長的文化需求和不斷提升的審美觀念對場館進行了改造,讓每一件文物都能夠散去灰塵重新擁有尊嚴。同時我們也開始建設新的博物館,比如過去的一些室外的石刻,今天它們進入了展廳,得到了保護。當文物得不到保護時,它們沒有尊嚴,蓬頭垢面,當它們得到了保護和展示,面對觀眾的時候,它們才會神采奕奕,光彩照人。所以我們下決心要讓故宮收藏的每一件文物藏品,在紫禁城600年到來之時,都能夠重新恢復光彩,這是一個博物館最重要的職責。
我們還把一些展廳布置成沉浸式的體驗場景,讓藏品不再是簡單地陳列而已,無論是館內優雅的琴聲,潺潺的流水,還是芬芳的氣味,都經過了精心的設計,讓觀眾能夠深刻了解那個時代的作品與作品、作品與人之間的關系,感受到故宮博物院的人文關懷,感受到故宮博物院的文化創意。
故宮也研發了大量的文化創意產品,為不同的人群創造豐富的體驗。紫禁書院過去是小眾的,是知識人聚集的地方。而今天希望更多的人了解中華傳統文化,享受中華傳統文化,紫禁書院常常會開辦座談,傳統文化課等,反響很好,所以紫禁書院走向全國。人們在這里面可以接受各種傳統文化的講座,訓練和體驗,同時這里也展示了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當地重要的文化場所,也成人們生活中的一片文化綠洲。
博物館里收藏著很多傳統書畫作品,這些書畫作品實際上代表了那個時代人們對于城市、對于環境的理解,比如千里江山圖是故宮最重要的書畫之一,19米長的一幅長卷過去從來沒有整體展開。然而在2017年,故宮把它完整展示了出來,已經900多歲高齡的千里江山圖沒有褪色,仍然是一幅恢宏壯美的山水畫卷,我們可以看到當年的人居環境,當時的古建筑群,當時各具特色的橋梁,包括人們生產勞作的場景,展現出一個和諧的人居環境。千里江山圖的展出引發了許多觀眾前來參觀,引發了人們對于人與自然、過去和未來人居生活的思考。常辦常新,這些展覽能夠不斷引發人們對于故宮博物院的興趣。
日本收藏家收藏的絲路山水地圖面世了。這幅圖從中國的嘉峪關一路沿著古代的絲綢之路,穿過吉爾吉斯、阿富汗、伊朗,伊拉克、沙特阿拉伯,直到紅海,涵蓋10個國家,畫卷長達31米。這幅繪畫對于今天的我們了解一帶一路非常重要,它是明代中晚期嘉靖年間人們繪制的一幅地圖,比歐洲對于絲綢之路文化的理解還要早上百年的時間。許榮茂先生出資將它捐贈給了故宮博物院,他在春晚舞臺上說,保護和弘揚中華文化,是榮幸也是責任。故宮能夠通過這樣的一幅書畫,舉辦更多的絲綢之路沿線的展覽,使“一帶一路”的文化傳承更加深入人心。
我的老師吳良鏞先生今年99歲,他研究建筑與人居環境,93歲時在中國美術館舉辦了“人居藝境”的展覽,把繪畫,書法和建筑融為一體進行展示。不論是城市建設還是博物館的發展,能夠真正把豐富的文化資源展現出來,且有新的創造,這才是我們今天的責任。
“讓收藏在禁宮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未來是永無止境的探索,和不遺余力的發展。